各地職校接連迎來大齡新生,本科生去職校“回爐”,將成大勢所趨
分類: 最新資訊
禮儀詞典
編輯 : 禮儀知識
發布 : 01-12
閱讀 :458
普職分流理應在中高考階段,通過升學考試的方式進行。然而現階段人才培養結構和人才需求嚴重不對等,導致大量學生畢業即失業。按照正常產業結構來看,平均每1位科學家,要配備10位工程師和100位技術人才。眼下大學生把就業目標都放在了科學家和工程師上面,都不愿意去當技術人才。這就出現了科學家和工程師崗位人滿為患,技術人才稀缺的尷尬處境。這不僅對學生自身發展有影響,對社會發展也有諸多弊端。憑自身能力很難改變大環境,只能努力調整自己的位置來迎合企業的招聘需求。各地職校接連迎來大齡新生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專業畢業生喬某,在電視臺工作兩年后陷入瓶頸。想要繼續在行業內發展,就需要繼續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。出乎意料的是喬某并沒有選擇考研,而是去一所職業學院系統學習技術。對于職業院校來說,像喬某這樣的學生并非個例。近幾年學校招生季,都有大齡學生來報名,其中有不少都是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。有些人已經工作了數年,有人剛畢業就來“回爐”了。正常來說職校新生應該都是當年的中考落榜生,結果現在新生中有的已經40多歲了,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陪讀家長呢。這些學生做出這樣的選擇不足為奇,畢竟高等教育以理論為主,職業教育才是學技術的地方。即便是考上研究生,也學不到能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技術,若不能從事科研工作,即便有研究生學歷也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。不過大部分選擇去職校進修的本科生,不止是為了學技術,更不是為了一紙文憑,主要是為了考技術資格等級證書。否則光有畢業證、學位證,沒有技能證書同樣是寸步難行。本科生去職校“回爐”,將成大勢所趨不止是新聞專業的畢業生要到職校“回爐”,廣東一家職校表示,近兩年該校招收的具備本科學歷的學生人數超過了150人。大部分學生選擇的培訓方向為公共營養師、健康管理師、心理咨詢師、家庭教育指導師等。這些學生中有些是讀了冷門專業很難就業,或者從事的行業門檻太高競爭太激烈,人到中年非升即走,不得不通過職業教育拓寬就業路徑。有了學歷和職業技能證書,找工作就容易多了,未來這種趨勢可能會愈演愈烈。很多本科生畢業后,不接受職業教育都找不到工作。我國技能人才占比嚴重偏低,僅占就業總人數的26%。日本、德國等國家該比例已經達到了40%-50%。照此以往,預計到2025年我國技能人才缺口將達到3000萬。難怪現在專科生的就業率要高于本科生,官方也在呼吁大學生能夠脫掉孔乙己的長衫。原本以為普職分流讓半數學生去接受職業教育,補充技術人才缺口,沒想到這部分學生仍舊沒有放下執念。職業高中里辦起了升學班,這些學生不但還在為考大學而努力,上了專科后又通過各種途徑專升本,然后考研、考公,導致普職分流效果不理想。與其花費大量時間、人力、物力、財力盲目完成本科學業,又迫于現實到職業教育回爐,還不如中考后就學好技能,直接奔著技能人才方向努力。或許技能人才的收入、社會地位不如科學家和工程師,但也比在家啃老好得多。提高職業教育水平,讓學生別再讀了個寂寞家長表示,不是學生和家長不接受普職分流和職業教育,而是國內大部分職校校風校紀太差,教學質量也不行。學生不僅學不到技能,還容易結交到不良朋友。要是職業教育真能讓學生學到技術,并且有對口的工作單位,或許家長也能放心把學生送到職校學習。國內已經有一批職校通過校企合作辦學,大力發展職業本科而找到突破點,但是大部分職校仍舊存在發展滯后、管理松散的狀態。這就需要教育政策的鼓勵和推進,提高職校整體水平和社會認可度。只有實現產教融合、科教融匯的效果,才能體現出職校的意義。教育部門也要晚上專業和學位管理制度,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。根據人才需求結構制定培養計劃,避免浪費教育資源。高等教育擴招確實有助于提升全民素質,但是職業教育和職業規劃要發揮出作用,社會發展才能穩步向上。今日話題:如何看待本科生去職校回爐一事?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。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分享和收藏!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。(圖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