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|周一笑郵箱 |
[email protected] 月 28 日,云天勵飛舉辦 AI 大模型產品發布會,發布“深目”AI 模盒,同時宣布自研大模型“云天天書-2.0-68B”版本免費向合作伙伴開放。云天勵飛董事長兼 CEO 陳寧在發布會提到:“未來 3 年,全球 80% 的企業都將使用大模型。大模型一次訓練成本在千萬級,主流的訓推一體機價格普遍在百萬元,絕大多數企業都無法承擔這樣高昂的成本。” 云天勵飛此次發布的 “深目”AI 模盒,屬于邊緣計算設備,側重在推理端,搭載了云天勵飛的自研大模型邊緣訓推芯片 DeepEdge10 Max,以及自研多模態大模型“云天天書”,具備算法邊緣側在線學習能力。這種邊緣端標準化硬件,再加上大模型,除了能通過邊緣端部署,解決數據隱私問題,還可以實現對多種長尾場景的覆蓋。其搭載的 DeepEdge10 芯片可以針對不同的場景提供差異化算力,并且可以在線下載更新多種算法。在云天勵飛為客戶提供的算法訓練平臺上,有大量與生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算法商城,用戶可以直接調用預訓練算法,并上傳自身場景圖片完成算法的微調和升級,快速訓練出高精度算法。針對無訓練數據的極端場景,例如加油站場景的吸煙識別,云天勵飛還使用了 AI 合成數據來訓練算法,并在這一過程中引入了 3D 引擎,從而填補數據空白。“推理芯片沒有壟斷性巨頭”AI 芯片可以分為訓練芯片和推理芯片。訓練芯片多用于服務器,推理芯片則主要部署在邊端設備之上。當大模型訓練完成,開始進入到了實際應用之后,對于 AI 推理的需求將會更多。云天立飛的 AI 芯片就定位在推理的應用。DeepEdge10 系列是云天勵飛去年推出的大模型推理芯片,該芯片采用自主可控的國產工藝,內含國產 RISC-V 核,支持大模型訓練推理部署。依托自研芯片 DeepEdge10 Max創新的 D2D chiplet 架構打造的 X5000 推理卡,已適配并可承載 10 億級 SAM、百億級 Llama2 等大模型運算,可應用于 AIoT 邊緣視頻、移動機器人等場景。談及推理芯片,陳寧表示,如果訓練芯片是英偉達一騎絕塵,占有絕對的市場占有率,那么推理芯片今天沒有壟斷性的巨頭,今年大火的 Groq 也是 AI 推理芯片。“云天天書”是云天勵飛自研的多模態大模型,由 CV 大模型、NLP 大模型和多模態大模型組成。云天勵志在通用基礎大模型的基礎上,訓練出行業大模型,包括智慧城市、智慧安防、智慧交通、智慧商超等等,最后再針對落地細分的場景,將數據集進行微調,從而實現落地。深圳 CV 獨角獸,“算法芯片化”為核心競爭力云天勵飛成立于 2014 年,是一家以計算機視覺(CV)應用起家的公司,2022 年 4 月 4 日,作為“深圳 AI 第一股”在科創板上市,主營業務為視覺 AI 軟硬件產品及解決方案。解決方案中又以面向公共安防及交通治理領域為主。公司為客戶提供算法軟件、芯片等自研產品,并按照客戶需求,將自己的產品,外購的硬件產品、安裝施工服務等打包交付。2023 財年,云天勵飛營業收入 5.35 億元,同比下降 2.14%;歸母凈利潤虧損 3.9 億元,比上年同期的 -4.47 億元有所收窄。值得一提的是云天勵飛具備算法芯片化能力,同時自研的 AI 芯片也已實現商用。公司的 AI 芯片在 2018 年成功流片,2019 年開始逐步對外銷售,客戶包括海康威視、阿里巴巴平頭哥、富瀚微電子等。并購智能穿戴公司,G、B、C 全都要?“深目”AI 模盒的發布是云天勵飛從 AI 方案化到 AI 產品化的一次嘗試,通過 AI 技術或解決方案轉化為標準化、通用化的產品或服務,從而滿足更廣泛的市場需求。在大模型方向上,作為一家在機器視覺賽道方向積淀已久的的 AI 企業,云天勵飛并沒有直接發布面向 C 端用戶的 LLM 產品。畢竟大模型需要長期巨量燒錢,且商業化尚處于早期階段。而是選擇通過“深目”AI 模盒這樣的邊緣計算盒子,將大模型與自身 AI 產品落地相結合,尋求在 G 端和 B 端場景實現標準化和規模化。在 To C 方向上,云天勵飛也有所布局。近期,云天勵飛發布公告稱擬以不超過人民幣 1.8 億元的對價收購智能穿戴方案設計公司岍丞技術。岍丞技術主要從事智能穿戴產品的軟硬件開發與技術服務,屬于智能耳機、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設備的 IDH(系 Independent Design House 的縮寫,直譯為“獨立設計公司”)方案商。收購岍丞技術后,云天勵飛擬開展智能穿戴產品的軟硬件開發與技術服務業務,探索"大模型 + 智能可穿戴"深度融合。云天勵飛董事長兼 CEO 陳寧曾表示,“過去 10 年,AI 行業基本走完了 To G 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歷程,在向 To B 的企業級服務轉變;預計 3 年左右的時間,人工智能的行業會走向 ToC 的服務,尤其是隨著 ChatGPT 和多模態大模型的逐步成熟,行業最終會走向 To C 的服務。” 這似乎也表明了云天勵飛未來的探索方向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同為視覺 AI 起家的商湯科技也在今年發布了面向 C 端消費者的 AI 臺燈產品。大模型技術加持下的 AI 行業競爭愈演愈烈,考驗著每一位參與者的底層技術能力、資金實力和戰略定力。并非所有玩家都能實現大而全的全面領先,聚焦自身的差異化優勢,實現市場的精準定位和有效突圍,或許才是破局之道。